季汉大司马 第627章相知将

小说: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更新时间:2024-05-18 21:53:08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陆逊欲背刺马超的计划,暂不在霍峻规划中。不是说霍峻将国层面的盟约看得那么重,而是霍峻在构思一统天下的计划中,需要用到马超。

  在霍峻初步的计划中,灭魏主力军在关东,西土兵马进攻关中,为北伐大军牵制关中兵马。引诱马超向河西用兵,为西土兵马分担压力。之后巴蜀如能打下关中,可以观形势向东用兵,或是西灭马超。

  大汉捏着马超手中粮道,一旦马超有脱离控制的风险,掐断粮草补给便可。甚至不说姜冏、姜维父子在内,随时向大汉提供马超的动向。

  故而马超盘踞陇右,看似兵强马壮,实际多依赖陇右汉羌豪强、豪帅,成不了多大气候。当下之要务,灭马超不急,着急的是灭魏。

  今陆逊想向马超下手,率先吃下陇右。如果能一鼓作气吃下还好,如果吃不下马超,反而会让关西局势陷入糜烂。

  当然了如果陆逊有灭马超的方案,且顺利把陇右占下。那么问题来了,汉需要为陇右投入大量资源,向陇人提供政治资源,支出安抚陇右的钱粮,以及驻守陇右的兵马。

  继而,大军北伐中原,初下的陇右为了呼应关东战事,必然要负担来自河西与关中的双重压力。

  至于霍峻与陆逊为何有不同之见解,主要是二人的出发点不同。陆逊作为国中大将,他需要的建功立业。霍峻作为大汉北伐的发起者,他需要着眼全局,而非简单的局部战场。

  为何许多人不认可孙权背刺关羽,不单是为蜀汉而怜惜,亦有孙权选择错误的战略,他错失了向江淮扩张的最好机会。

  实际上在湘水之盟后,蜀汉在荆州的兵力已无法威胁到东吴,关羽所在江陵单纯为东吴抗揍。甚至关羽因北部的魏兵,还要担心东吴揍他。

  在关羽难以对东吴造成威胁时,孙权却窥视两个半郡的疆域,选择答应曹操的建议,偷袭江陵。

  毫不夸张地说,孙权即便错过那次机会,因蜀汉重心问题,孙权下次照样有机会吃江陵。故而从霍峻的视角来看,东吴取江陵,战术上无疑是成功的;但在战略上,东吴却是失败的。

  甚至从后续的发展态势来看,吕蒙错估了形势,他不仅无法为东吴拿下白帝,甚至也无法吃下襄阳。因得罪两国,险些将东吴陷于死地当中。若不是曹丕听信孙权的鬼话,恐东吴早就亡了。

  当然了,汉凉魏三国形势与之前三国形势又有些不同。马超的作用仅是为大汉牵制关西兵马,如果陆逊亦能为大汉牵制关西兵马,或许也不是不能同意陆逊背刺马超。

  以上策略的不同,会影响到许多方面,作为军事负责人的霍峻,无法草率决定,唯有含糊敷衍陆逊先。

  舟舸走得很快,从寿春至武汉,水路虽有一二千里,但时间却花不了多久。

  将至十一月,霍军率诸将抵达武汉渡口。刘禅率诸葛亮、王粲、张飞等众文武出城,亲自迎接班师将士。

  霍峻率黄、陆、蒋诸将下船,得知刘禅出城亲迎,稍微驱车代步走了几里。

  见到前方旌旗飘扬,鼓乐齐鸣,霍峻方与众人下车,微正了下衣冠,而后步行上前。

  “陛下出迎,臣多惶恐。今大军得胜,臣峻率诸将士拜见陛下!”霍峻领着众人施礼,说道。

  刘禅趋步而迎,脸上布满笑容,说道:“仲父既受公爵,又披甲在身,无需多礼!”

  “不敢!”

  霍峻态度谦逊,说道:“此番出征,臣不负陛下昔日之托,大败魏军,斩曹休、贾逵,降诸将;破寿春城,克淮上二郡,诛徐晃。二役齐发,斩首近万,俘虏五六万之众,得民十余万。”

  自受封县公起,霍峻为免得有人抨击他,依旧保持过往的作风,不敢骄纵行事。

  “仲父辛苦了!”

  刘禅紧握着霍峻的手,谓左右文武,动容说道:“昔朕欲赐县公与大司马,或有人曰不可,恐违旧制。然以大司马所立之战功,非县公不足以褒。昔子牙辅武王而平商,仲父当为汉之子牙矣!”

  “陛下谬赞!”

  霍峻配合刘禅,行礼说道:“先帝不以臣不才,托臣以大事。今国有危难,峻自为陛下效力,为国分忧解难。子牙为古之圣贤,峻略有小功,不敢受誉。”

  “仲父客气了!”

  刘禅关心说道:“战场刀剑无眼,仲父当多多小心。”

  “谢陛下!”

  刘禅凭空虚扶众将,说道:“诸君随大司马出征破敌,多有辛劳。”

  “奉从君令尔!”

  “愿为陛下竭忠效力!”

  因刘禅初继位,不少将领不认得刘禅。但今时诸将见刘禅礼待霍峻,毫无高傲在上之貌,不由心生好感,纷纷向刘禅行尊礼。

  刘禅满意地点了点头,不由看向诸葛亮。

  在得到诸葛亮示意后,刘禅笑呵呵,说道:“诸位将军出征破敌,建有殊功,不可不封。侍郎费祎何在?”

  “臣在!”

  “宣读策书!”

  “诺!””

  费祎摊开策书,宣读说道:“建兴元年,十一月寅丑,曹操篡位,子丕后继。……江淮,汉之根本,上临中原,下遮吴楚。丕兴兵雄兵进犯……今计诸将之功,特册拜之。江陵公峻,为汉武功第一者,如萧、邓之故事。……”

  霍峻率诸将行礼听封时,得知自己如萧、邓之故事,心中不由一惊。受封县公,本身就已是人臣之盛。但又予自己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让霍峻已是不知该怎么说。

  霍峻下意识看向诸葛亮,而诸葛亮仅是朝他笑了笑,似乎让他安心接受。霍峻碍于受封场合,不好多说什么。

  册封霍峻之后,钟离、寿春二战的次功,刘禅直接给了陆逊。陆逊从车骑将军,升迁为骠骑将军,除前所食邑,封南郑县侯,旧领雍州牧。

  原右将军贺齐病逝,庞统从后将军进位至右将军,领豫州刺史,封襄水乡侯。

  黄权依领左将军,受封阆中县侯。

  关平累计诸功,特进至后将军,留封汉寿县侯,加食邑四百户。

  蒋济以累计诸功,从军师将军,迁至平北将军,受封都乡侯。

  霍笃从征南将军,进位至镇北将军,旧领东海太守,除前所食邑,封江都县侯。

  高翔迁任征南将军,除前所食邑,封都乡侯。

  ……

  钟离、寿春两场大仗,让十余名将领进封都乡侯,四十余名将领升迁至都亭侯或关内侯。

  至于县侯者,除了芜湖县侯徐盛以关内侯跃迁外,黄权以乡侯累迁,霍笃是因之前食邑所迁。

  在早些年中,刘琦、刘备授予不少俸邑与霍峻,鼎盛之时,霍峻名下有四县俸邑。但为了照顾兄长,霍峻让出一县,仅保留三县以为俸邑。

  后期刘备为了统一国中俸、食邑,采纳诸葛亮的意见,在封赏前将俸邑收回,而后用食邑折算。如别看文聘似乎功绩不多,但文聘却被受封为石阳县侯。

  霍笃爵位乡侯,将之前俸邑收回,根据功勋,而后以县侯授予。或是之前授俸邑为县者,因无战功,则会被封都乡侯。

  改进的俸邑与食邑折算方法,短期内帮助南汉节省了不少户籍出来。而那些受领俸邑者,考虑到子孙后代能够继承爵位,实际上是挺乐意使用折算。

  霍峻之前所保留三座县城俸邑,加一座江陵食邑,因进封县公之故,全部被换算进去,仅留有江陵县。三座县城的俸邑去换取晋升县公的名额,若说从经济赋税角度上考虑,大汉朝廷赚了。

  待费祎宣读完册封诏书,众将欢喜起身,脸上的笑容甚是灿烂,口上连连向刘禅致谢。

  声音略小了些时,霍峻拱了拱手,说道:“启禀陛下,如萧何之故事,峻愧不敢受领。”

  “仲父勿要推辞!”

  刘禅神情热烈,伸手去挽霍峻,笑道:“昔萧何因功绩第一,而受领剑履不趋。今仲父武功为我大汉首功,何不能如萧何之故事?”

  霍峻为表自己不贪功,看向诸葛亮,说道:“丞相如萧何,在朝中督运粮草,建制朝纲,首功者当与丞相。”

  “亮不敢!”

  诸葛亮持扇而拜,笑道:“大司马武功为第一,初破金口,二分天下;今破钟离,将望中原。若大司马不为首功,何人敢领?望大司马受之,以免有人非议大汉赏罚不平。”

  “请大司马受之!”王粲、李严领着众人行礼,说道。

  “这~”

  霍峻面露为难之色,似乎依旧不愿受领。

  见状,诸葛亮凑到霍峻耳畔,低声说道:“仲邈不为首功,何人能为首功?仲邈莫非欲让诸卿尽知君阴侍之事乎?”

  霍峻没好气地瞪了眼诸葛亮,手中拽着其衣袖,低语说道:“孔明莫非欲害我乎?”

  “何言害君?”

  诸葛亮用羽扇遮住嘴形,说道:“今仲邈立下不世之功,若不重赏之,此当是赏罚不平。剑履之重,舍君之外无人可领!”

  顿了顿,诸葛亮安抚说道:“君诚义之心,亮与陛下尽知,望君勿忧!”

  诸葛亮与霍峻相处快二十年,对霍峻的性格了解甚是透彻。在诸葛亮眼中,霍峻虽然爱名好色,但却不是那种无情无义者,而是那种有仇必报,有情必还之人。

  如在将迎刘备入荆时,霍峻不为自己利益,而是为刘琦两个儿子力争为封王,就能看出其几分本质。

  若将霍峻与韩信相较,且不谈二人用兵水平,单从品性上来看,霍峻比韩信强多了。不说其他,霍峻至少不会拿关键战逼迫刘备,逼刘备封他更高的官爵。

  将二人对比下来,诸葛亮为了汉室,为了北伐,自然要尊重霍峻,并尽可能给予霍峻封赏。不仅让霍峻劳有所得,也希望为汉室留下美名。

  在诸葛亮构思中,霍峻所作之事只要不危及汉室,除了王之外,有些东西能给就尽量给。

  与诸葛亮窃窃私语一番,霍峻得到了其保证,终于是放下心中顾虑,遂向刘禅躬腰而拜,沉声说道:“臣峻必不负先帝与陛下之重恩,必当统兵北上,旋取中原,恢复旧都,以正汉室之大统!”

  刘禅赶忙扶起霍峻,笑道:“今后北伐用兵,当多劳仲父了!”

  “不敢!”

  “亮已在殿中设下酒宴,有劳大司马、陆骠骑与诸君移步!”

  “谢葛相!”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季汉大司马,季汉大司马最新章节,季汉大司马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