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 第626章背刺马超?

小说:季汉大司马 作者:周府 更新时间:2024-05-18 00:05:19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十月,在霍峻进位县公之后,因天气转寒之故,帐下大军分批归国。

  淮西地区,因收复了寿春及淮水上游。留庞统领兵万人坐镇寿春,且以施然为弋阳郡守。

  淮东地区,为了加强对下邳的控制,霍笃、徐盛坐镇泗口,以确保泗水河道的通畅。

  淮东、淮西军事有了安排之后,霍峻在诸葛亮书信的催促声下,带着功勋将领回京。

  诸葛亮之所以催促霍峻,盖是为了册封功勋将领,以及宴请诸将。

  回程的舟舸上,霍峻与陆逊、蒋济、黄权三人同乘舟舸,浅谈近日所发生之事。

  黄权盘坐而坐,笑道:“当初徐晃身有暗疾,权本以为下寿春之希冀,在徐晃病情之上。不料我军破城之机,不在徐晃,而在曹丕病亡之上。当然亦有蒋君散乱人心之策,二者双管齐下,方能让我军破城。”

  当初不少将领期待徐晃病逝,然因城中无主而破城。然世事无常,谁也没料到曹丕会短命先走,变向地助力汉军。

  当时听闻曹丕病逝时,军中诸将几乎是不敢相信,在多次确认下,方才相信曹丕真死了。

  蒋济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天运在汉,纵无济之策,寿春被我军所破,仅是时日问题。”

  黄权沉吟少许,说道:“曹丕病亡,新主上位,寿春被克。日后北伐中原,或许可言易矣!”

  “恐非如此!”

  陆逊抿着茶盏,沉重说道:“曹叡上位以来,为察其能,逊多有派人了解。其上位数月,为悦民心,宽刑罚,布恩惠;为补兵马,准公卿子弟、河南民吏以从军旅。以上二者观之。曹叡之患或更胜于丕时。”

  寿春被攻破之后,陆逊一路向北作战,接收到的消息比黄权、蒋济更多些。且陆逊为了解对手,还派人深入探查了曹叡上台后所颁布的政令。

  虽仅上位数月,但曹叡的表现实在让陆逊有些惊讶,虽然采用了些饮鸩止渴的政令,但能感觉到曹叡比曹丕强多了。

  “更胜曹丕?”

  黄权微微蹙眉,说道:“魏精锐折损大半,寿春被我军所下,中原门户大开,更胜丕时之语何出?”

  陆逊沉下性子,解释说道:“中原门户虽是大开,但我军北伐安会如此简单?”

  说着,陆逊用手指沾水,在案几上勾勒水道,说道:“淮北之水,非同吴楚之水。夏盛而冬衰,冬时舟舸自淮入泗水,水流干涸,日才行十里。夏季若不能胜敌,冬季水浅唯有撤军。”

  南朝北伐,一旦到冬季处于缺粮状态,或是说要撤军。不是因为将领无能,也不是说换成白起、韩信统兵就能一定能破敌。而是无法规避一个客观事实,即一旦到了冬天,粮草运不上。军中缺粮,谁来都不好使。

  江东的投送范围之所以限制在淮水,不是因为舟舸运不到,而是淮北河水容易干涸。如陆逊所说冬季时候,舟舸仅逆行十里,故而若等运粮的舟舸到前线,大军早败了。

  蒋济捋着胡须,点评说道:“征讨中原,最忌敌寇据守不战。如敌寇固守,转入寒冬,船道涩滞,加之北土早寒,冬裘供给不及,纵三军骁勇,亦无计可施。”

  陆逊从水道去描述,而淮南人的蒋济从天气角度去描述。转入冬季,不仅船道难通,更重要的是北方寒冷的冬天,会让南方将士不适应。

  陆、蒋二人所讲述的困难问题,实际与北方军队南征一样。北方军队不适应夏天,也不习惯水网密布的环境。

  历史上桓温兵败慕容垂的枋头之战,几乎是踩中了以南伐北所有的坑。冬季水道干涸,兵马缺少过冬衣物,最终被慕容垂爆锤,四月出兵,九月大败。

  黄权常年生活在巴蜀,除了这次出征,他对淮北情况不甚了解,听着陆、蒋二人的言语,下意识看向霍峻。

  “霍公可有高见?”黄权问道。

  霍峻把玩杯盏,笑道:“今战事已休,三君不思玩乐,反而在此论兵,岂不可惜空暇之时。”

  黄权笑了笑,说道:“兴致上涌,不知破解之法,岂能言乐!”

  “呵呵!”

  霍峻为蒋济倒了盏茶,笑道:“子通久居淮泗,料有破解之法,可让子通浅论一番。”

  蒋济双手接过茶盏,说道:“如欲解冬时不利用兵之境遇,可夏时运兵粮,秋冬聚兵粮,以待来年之用。如此而用兵,秋冬之困,与我何加焉?”

  霍峻之所以不答,而是解决方法不难。就像蒋济说的一样,冬天不利用兵,大不了冬天不运粮,而是将兵粮控制在夏天转运,或是想办法,从北方获取粮草。

  答案其实很简单,即扬长避短,但具体如何操作,非常考验将领的用兵能力。

  何谓名将,大概能将扬长避短发挥到极点,从而击败对手。如之前所说,韩、白亦会被冬季造成的困难所影响,但他们却能够通过操作,或是在夏季取胜;或是说渡过冬季,以待来年用兵。

  听着如此粗暴的解答,黄权有些哭笑不得,但却也能理解。

  黄权沉吟少许,问道:“霍公,日后若北伐,当选何道北上?”

  霍峻抿了口水,思虑说道:“淮西近许洛,淮东临青徐。如欲向中原用兵,可先下齐地,而后转取河南,旋下中原;或是向北用兵,直取邺城。”

  “嗯!”

  黄权微微颔首,说道:“涡、汝、颍、泗之中,泗水河流最盛。今下邳在我军手中,北上可临彭宋。”

  陆逊犹豫几许,问道:“日后如若用兵,恐单出泗水,难以成事。不知霍公可有其余布置?”

  霍峻看了眼陆逊,似乎明白他的想法,笑道:“不知伯言,可有见解?”

  “不如让江汉、巴蜀各出一兵,从中呼应霍公。”陆逊说道。

  “嗯!”

  霍峻摸着小胡子,说道:“峻与丞相有书信深谈,日后北伐丞相可从江汉用兵,而命大将从巴蜀出关西。”

  顿了顿,霍峻如实说道:“伯言久镇巴蜀,熟悉西土风俗,日后可归镇巴蜀。让马超起兵陇右,伯言兵出汉中,齐向关西而用武。”

  如之前所安排,霍峻准备让诸葛亮出江汉,那么巴蜀不可能不出兵,替霍、葛二人分担中原压力。观朝中人选,唯有陆逊可用了。

  不仅陆逊具有将略,更重要陆逊是刘备所留下来的托孤大臣。刘禅登基之初,为了与曹魏作战,霍峻利用权利强留陆逊在中央。当下如果再留陆逊在中央,反而不利于团结。

  当然了陆逊文武双全,放他出任关西地区,才能更好的北伐!

  “多谢霍公!”

  陆逊心中微喜,拱手而致谢。

  陆逊之所以有心西镇巴蜀,除了想回自己熟悉的地方,还有他不太想给别人打下手。当然了给霍峻打下手,陆逊勉强能接受。

  但是霍峻手下大将太多了,除了副手庞统外,还有黄权、蒋济等。加上他之前作为大将统兵,差点指挥不动江淮兵马,实在让陆逊不太想呆在江淮。

  回到巴蜀,陆逊将能独自用兵。且今时的关西不同以往,马超分裂陇西,曹魏占据关中,他将有非常大的用兵空间。

  陆逊似乎想到什么,问道:“不知霍公以为马超如何?”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马超有大志,性情桀骜,欲王关西者久。今因形势之故,暂服与我。有朝一日,若形势有变,马超必与魏合!”

  “然也!”

  陆逊将他心中的想法说出,说道:“霍公,马超如豺狼,不可久养。今不如寻机先灭马超,而后以陇右、汉中之合,再图关中、河西。”

  “征讨马超?”

  霍峻神色虽未大变,但语气中却有几分惊讶。

  整理了下思绪,霍峻说道:“伯言,昔陇南之盟有言,马超割陇南与我,汉凉不计前嫌,同御曹魏。今马超已降我大汉,我国再向其用兵,有违信义。”

  迟疑少许,霍峻说道:“当下不如引马超向西北用兵,牵制河西兵马。河西民少地广,长官为郭淮。以郭淮之能,或可据马超。两军互有对峙,伯言或可趁势下关中。”

  陆逊力争己见,说道:“霍公,马超有信布之能,今若令其征河西。如河西被其所据,则盘踞西北,将为我中国之患。当下不如率先除之,以解后患。”

  “至于盟约之事,马超有不臣之心,大汉与其焉能共存!兵者,诡道也。内有姜冏父子为内应,今如若不取,岂不可惜!”

  闻言,霍峻沉默下来。

  在霍峻看来关西局势错综复杂,若想破局有两套打法,一种是如陆逊所言,选择再次背刺马超,而后凭借巴梁与陇右,对抗曹魏在关西的势力。

  另外一种打法,与陆逊做法相反,选择引诱马超去打河西。而后出兵汉中,与曹真对峙,看能否打下关中。

  至于马超能否打下河西,霍峻不抱有太多希望。且不言守河西者,为曹魏国中大将郭淮。光从地理形势上来看,沿途百姓稀少,路途遥远,以马超那后期补给,几乎不太可能打下河西。

  “容孤三思!”霍峻含糊说道。

  “诺!”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季汉大司马,季汉大司马最新章节,季汉大司马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