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第234章】大局走势(6)

小说:国势 作者:月影梧桐 更新时间:2017-02-20 10:15:29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德国的东线战略获得了初步的成***,在法金汉的统一部署下,力量得到极大增强的鲁登道夫和兴登堡终于能够发挥出全部力量来,大量的俄国部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甚至于,在德国方面的帮助下,连素来对俄国居于下风的奥地利和土耳其也能从分得一杯羹,各自在前线推进了不少距离

  现在,德国人已经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盟友的实力,因此,不仅派出教官和联络员深入这些部队,而且还直接把军士和下级军官直接编入这些同盟者的部队

  在奥地利,自然是受到欢迎的,因为奥地利和普鲁士都是德意志人,除了口音上略微有点区别,在其他方面都无差别,而匈牙利、斯拉夫的部队就颇有微词,但是,这个时候已经顾不上他们的感受了德国人军权抓到了基层,迫使这些三心二意的军队发挥出***效来

  当然,也有热忱欢迎德国人深入基层的——比如土耳其人现在在土耳其掌权的是亲德的青年土耳其党人,他们是土耳其国内所谓的“进步和兴”力量,德国人军权抓得越牢固,则他们在政治上的安全感越强当然,德国人手伸得这么长也是有回报的,起码,德国援助的军火全部掌握在有德**官的部队里,其他部队就是垂涎三尺也拿不到那些先进武器迫击炮、头盔、崭的98K步枪,在装备上,除了圣经和十字架,这些土耳其的样板部队和德国人是几乎一致的,在战斗力方面,这些原本的精锐部队徒增了血气之勇,面对俄国人也能取得或多或少的胜迹并且,随着德国人大踏步的推进,土耳其人利用俄国人的崩溃,多少也收复了历年失去的土地,这是刺激了民族基因的好战分——奥斯曼帝国可从来不是省油的灯

  原来,英法满心欢喜在西线和德国人形成了战壕战的局面,那就意味着德国人再也不能像开战初期那样,肆无忌惮地发动进攻但等到德国战略重心东移后,战壕战反过来又变成了德国人的利器——哪怕德国将当面的兵力抽走一半,英法依然无法突破德国的连续防线在装备了从国进口的军火之后,英国远征军曾经以17个师作为兵力发动进攻,结果战线不过就是推进了20多公里,而英军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整整6万人的伤亡,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进攻兵力报废了这还是借助于战车、重炮的突击作用,若是没有这些装备,后果如何,加不堪设想

  对此,英法无疑是极为担心.的东线固然由俄国与德国周旋,可以让英法从容地调集后备兵力,准备战争潜力,但反过来说,在整个同盟国力量都压在东线时,俄国的力量是支撑不住的第一个崩溃的便是塞尔维亚,然后,原本要加入协约国阵营的罗马尼亚开始动摇了,保加利亚则直接加入了欧阵营,在漫长的东线上,德奥土保总路线对准俄国发动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进攻

  法金汉仅仅转向3个月,俄国便丢.掉了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120万军队,留给圣彼得堡的,除了震惊还有颤抖,这才7月份啊,距离救命的严冬,还有整整3个月的时间,如何才能撑过这3个月,成为俄国生死攸关的问题

  在图拉、在彼得堡,在俄国各地,.生产的马力已经开到了最大,自从伊凡雷帝以来俄国人的效率就没有这么高过,各种各样的工业产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供应前线,但俄国人无论怎么努力,生产的总抵不过消耗的,特别是随着大批军队在前线被德奥消灭或者俘虏,供应的任务一天天不可能完成了到了1915年8月,俄国已经在战场上损失了280万的兵力当然,有很大一部分只是负伤,甚至是轻伤,可以重返回战场的,这已经相当于俄国战前常备军加紧急后备军的数字,换而言之,经过1年的战争,俄国的军队已经从头到尾被消灭了一遍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奥地利人损失了140万,德国人损.失了50万,土耳其人损失了35万,保加利亚人损失了5万,总人数230万,表面上看与俄国半斤八两,可俄国270万的伤亡,德国人承担了近200万的任务,剩下的70多万才是其余各国的战绩,情况可想而知现在,法金汉的东线战略执行后,140万的德国人扑了过来,倘若再按照德俄1:4的交换比,恐怕撑不到1916的年,俄国就将崩溃

  要武器,要补给,要物资……雪片般的求援电报飞往了.唐宁街和香榭丽舍……俄国人着急了,除了拼命驱使没有接受过任何训练与准备,甚至连枪都不能人手一杆的农民入伍,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盟友身上哪怕原来有过再多的抱怨与不满,到了这个时候,只有把希望寄托在英法身上了

  英法方面同样也是头大如斗,万万没有想到德.国完成战略重心东移后,居然会对局势造成如此重大的影响俄国人的告急电报,固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根据各国驻彼得堡的武官和其他情报官员的汇报,这些消息,80以上是可信的,现在不要说俄国人感觉泰山压顶,便是这些军事观察员都是忧心忡忡,告诫本国政府,除非有大的战略动作,否则,俄国即便不崩溃也将瘫痪最起码,也得让俄国撑到冬季——只要能拖到严冬,便是拿破仑也束手无策

  可是,到严冬的.话,还有3-4个月的时间,德国人不会不知道俄国冬天的厉害,也会想尽办法加进攻——1914已经给了德国人充分的经验,那个时候鲁登道夫在打赢坦能堡会战后就差不多停止了推进,当时表面上的理由是东线兵力不足,无法维系进攻势头,实际上是考虑到严冬和俄国境内糟糕的交通情况,德国后勤供应不上的缺点才被迫停止的到了1915,这些情况虽然好了一些,但仍然存在,鲁登道夫知道,法金汉也知道

  面对局势,俄国人也是发了狂,照会声明,要求英法在4个月之内提供30个师的装备,100万吨粮食和足够50万人使用的其他物资或者说,要求英法在西线发起百万规模级别的进攻,争取牵制50-80万德军回撤以减轻东线的压力——在史里芬计划,原来东西两线德军的兵力配备是1:9,小毛奇动了手脚之后变成了2:8,现在情势已经反过来了,东西线德军的兵力达到了7:3,再加上奥地利、保加利亚、土耳其这些仆从国,压在东线的兵力过了300万,其德国人就有近180万,而整个俄国的兵力,也不过就是400万不到——天知道这400万到底能不能算是军队幸亏日本算是俄国的盟友,俄国才能放心地远东的兵力全部调往欧洲,否则,这个时候日本如果翻脸,远东部分的俄国就全部完蛋了

  俄国的要求简直就是要把英法逼疯,不要说30个师,便是10个师在4个月内提供,都几乎是难以实现的奢望但是,又不能直接拉下脸来拒绝俄国的要求,否则,一旦俄国崩溃或者俄国与德国单独媾和,没有东线后顾之忧的德国人将迅在西线确立优势

  所幸,唐宁街和香榭丽舍的强人都不是笨蛋,东线危机面前,很快相出了办法

  军火和物资,好办,买不过俄国自己要负担40以上西线的攻势,英法承诺,不晚于9月发起,其英国承诺投入40万,法国承诺投入80——这几乎是英法完成第一年整训后所能拿出手的最大的后备兵力了

  英法出钱,俄国出人,无论如何要将战争支撑下去

  这些物资只有3个可能的来源,亚洲的国与日本,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从供应能力来说,美国一家的供应水平过日的总和还不止,但美国的问题在于,运输麻烦,而且军火生产尚未达到高峰——在步枪的生产能力上,美国的月产量居然还不如因为日冲突而达到供应能力高峰的国兵工当然,美国供应能力的提升是极其迅,但再迅也隔着太平洋

  日本因为受到了日冲突的打击和内部的骚乱,秩序一度陷于混乱,但在西园寺公望出任首相之后,局势已经稳定下来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在陆续恢复,而且底要比国扎实,用不了多久就能过国的供应水平但日本的局限性也是异常明显的,原材料受制于人,特别是受制于国与美国,在日冲突期间,国全线停止了对日本的原料输出,致使日本企业的成本大幅度增加,美国过来的原料也因为这个缘故而大幅度提高了价格

  所幸,与历史不同的是,这次还有一个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国势,国势最新章节,国势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