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第107章】 均不满意

小说:国势 作者:月影梧桐 更新时间:2017-02-20 10:15:29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骚乱只持续了一个晚上就被平息了,但围绕骚乱展开的暗战却整整延续了两个多月,所有的**起落、跌宕起伏都围绕着山东沿线的战事展开,俨然成为日冲突的第二战场。在严阵以待的国防军重兵集团面前,素来骄横、目空一切的关东军找不到任何空隙可以下手,双方剑拔弩张、情势极其危急,但却没有从冷战发展为热战,所有的视线焦点还是汇聚于山东沿线的战事。

  对山东沿线的战事,英国人也非常摸不着头脑,搞不懂国唱的究竟是哪一出戏。从大局来说,英关系正在好转,犯不着为了八竿打不着的事情大动肝火;从细节上来说,白天日英联军的损失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你国防军是演习不假,但这种演习的气氛是不是也忒“紧张”了点?

  当然,朱尔典在对华关系上的手法和认识远远高于妄自尊大的日置益,对秦时竹的脾气和秉性他也更了解一些,知道这位国新任的最高领袖是软硬不吃的民族主义者,他也许不会拒绝和你做交易,但绝对不会干明摆着吃亏的事情。青岛问题国已有了一个解决预案,那就是由国国防军解除驻青岛德军的武装同时将青岛收回。对于这个方案,朱尔典大体还是赞同的,在他看来最坏的结果是被德国盘踞,其次是被日本占据,最后才是被国收回。当然,如果能让大英帝国占领就更完美不过了,只是目前不列颠陷于欧洲战争,无力也无暇过问远东的事务,这种理想状态只能是设想而已。****朱尔典原本极力主张同意国收回,但作为英国支持国上述举动的代价,国方面须答应开辟青岛为自由港,并且设立公共租界方便各国侨民聚居等条件,但伦敦的老爷们没有将国人的雄心和朱尔典的努力放在心上。一厢情愿地以为凭借日本人的武力就可以达成目的,在他看来简直是天真至极、愚蠢至极,他们难道不知道一旦让日本人得到了青岛。英国在华影响力和威海卫租借地的辐射力将更为降低么?

  “愚蠢!”收到有关山东战事地密报后,朱尔典狠狠骂了一声。作为老资格的外交官,他完全清楚并懂得国际法----冲突双方不得假借第三方领土进行敌对性活动。否则另一方有权视该立方为敌对方。国对青岛志在必得,原本就不会允许日本人染指。像这种没有事先与国协商、又没有合理的补偿方式作为对价支付给国地举动,如何能不被国防军迎头痛击?目无人的日本人大概以为国还是10年前那个软弱可欺的清政府,丝毫没有去分别秦时竹和慈禧之间地差别,这种差别或许将会是致命的。“日本人看来是踢到了铁板上!”隐约,朱尔典对于日军地受挫还有相当的快意。至于这损失当夹杂的英**队,他丝毫不感觉心痛。反正殖民地部队没什么好可惜的,再说英军无论如何只占了损失的小头,没有必要去担心伤害大英帝国地元气。\\\\\

  “要向国政府提出抗议么?”日置益的遭遇朱尔典已有所耳闻,他也不敢奢望自己地待遇会比对方更好。再说,抗议什么呢?难道自己首先违反国际法再去抗议对方的救济行为么?确实,国际法是个虚幻的东西,手有实力才有资格谈论国际法,从前各国列强无不将实力政治使得娴熟,只是时代变化了,还一味坚持强权政治恐怕行不通。朱尔典或许看不上国目前的实力。但他能够明智地知道。在细节问题上选择对抗,对他并没有好处。妥协和协商才能带来更大的利益。能用书和谈判获得的结果为什么一定要用弹和大炮来解决呢?何况国人并不缺少弹和大炮。

  出于这层考虑,来自英国方面的抗议只是例行公事地去外交部走了一遭,陆征祥和朱尔典客客气气地交换了意见,压根不像是抗议和斥责的模样,至于朱尔典应付国内的报告怎么写,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总长阁下,青岛问题一日不解决,就一日是英、日关系之间地障碍……”

  “那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陆征祥坦然地应对道,“敝国本来对于青岛问题有一个成熟地解决方案,相信也能得到贵公使的支持和理解,但某些国家一心凭借武力、罔顾国际公道、顽固推行刺刀主义,这才造成了目前局势地复杂化。^^^^”

  “我同样对此表示遗憾。”

  “我国对于青岛问题的立场已阐述的非常清楚了,第一,青岛是敝国固有领土,虽然租借给德国使用,但终究是我国主权,主权问题不容协商;第二,就青岛治权的移交或者变更,敝国政府已和德国政府达成了协议,也没有损害任何第三方的利益,纯属两国外交交涉,何时轮得到某些国家指手划脚?第三,我国在目前的大战宣布立,任何国家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何种借口,都不得侵犯敝国的立,否则都将视为对敝国的侵犯,崂山湾的事件我不知道阁下如何理解,但我想任何一个有清醒头脑的政治家都不会当其不存在的,我国还没有提出相应的抗议,某些国家却来个恶人先告状,反倒诬蔑敝国,这难道?……”

  朱尔典娴熟,除了“恶人先告状”略微感到有些生涩外,其余即便不用翻译也能理解。“我充分理解总长阁下的心情,也同样明白贵国政府的立场,关于青岛问题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找到更好、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朱尔典狡黠地一笑,“我这是代表我个人提出的一些建议,倘若总长阁下不认可,我们还可以重新协商。”

  “既然公使阁下有如此诚意,我们可以另行挑选一个时间来商谈这件事。”陆征祥表面上不动声色。

  “那我先告辞了,我的方案还需要再和日本方面进行协调。\\\\\我国和日本是盟国,与国是朋友,这种身份将有利于青岛问题的合理解决。”

  “那我就恭候公使阁下的新方案了,但愿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在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之间。陆征祥算是将崂山事件的第一波外交风波应付过去。

  对于日交火事件唯一感到“欣慰”的自然是德国人了,在收到日狠狠干了一架,日本人还吃了不大不小的亏的情报后。德国密使再次拜见了秦时竹,一方面表示支持和同情,甚至表示愿意按照俄冲突时开出地赏格对**队消灭的日本人予以奖励;另一方面则重弹了德友好。要求国加入欧集团的老调。秦时竹微笑着、礼貌地对德军击沉日军舰艇表示了祝贺,对加入同盟国集团则再次予以了婉拒。并且顺便将话题扯到德军何时交付青岛上来。虽然德国已同意交还国,但本着能拖一天是一天地想法一直没有交还国的实质性举动,密使在这个上面也是支支吾吾,迟迟没有个爽快话,倒是就青岛德侨的撤离和德国殖民官员地撤离达成了一致意见----这些人在不携带武器的前提下。由国远东航运公司负责将人员和个人财产运回德国本土。当然,密使也“由衷”地感受到。“在日就胶州湾发生冲突后,国人与我们之间地关系更加密切了一层,虽然国还没有答应加入我们的盟国体系,但我敢肯定,至少在目前,国绝对不会加入协约国体系。*****一个立的国远比一个敌对的国来得有利!”,至于共同关心的军事情报和信息交换,密使也很识趣地没有在会谈透露半点口风,反正彼此心照不宣就可以了。

  其实,日置益地恐吓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虚张声势。崂山湾的战斗结果固然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损失。但依加藤和神尾两人地脾气,并不甘心吞下失利的苦果。他们还指望着依靠现有兵力完成攻略青岛的任务呢?如何能真像日置益一般,上来就是满口日开战的威胁?不错,军部是接到了青岛方面的战况报告,但无论是加藤还是神尾,都有意对损失加以遮掩,东京大本营所掌握的情况并不全面和透彻。另一方面,东京固然授权日置益压迫国方面让步,威胁、恐吓均可,但全面开战的决策不要说没有贯彻执行,就是连讨论都没有正式讨论过。日本的打算还是在于逼迫国自行让步,放手日军“便宜行事”,着眼点还是德国而非国。

  但日本人打错了算盘,他们根本就不懂得此时的形势,国方面要坚持自己的立地位,并且不是日俄战争时期那种窝囊和憋屈地“立地位”就必然要对日德双方地动作有所规范。只是,日本人骄横惯了,从来就没有真正将国人放在眼里,日军对国防军在山东的部署也压根没有视为对自己地威胁,反而认为是无足轻重的角色,在这样的心态下,如何能将国防军放在眼里?同样基于这种心理层面和独霸青岛的战略意图,日置益也干脆地拒绝了朱尔典的方案,让后者大为光火,表面上看不出来,心里却巴不得日本人再碰个大钉。

  都说军事是政治的继续,但在目前这种场景,政治何尝不是军事的继续呢?只有打赢了仗,掌握了优势才能谈得上在谈判桌前掌握主动,这是强权时代颠扑不破的真理。

  加藤和神尾对于昨日的受挫,都感觉受到了极大的侮辱,被德军击沉一艘军舰已经让人分外不爽,被他们一贯看不起的支那人迎头痛击更让他们怒不可遏,上上下下都沉浸在癫狂的报复气氛。日军高级军官在旗舰上连夜商议,确定了登陆崂山湾、先解决**队再迂回侧翼包抄青岛的庞大计划。

  太阳重新升起,山东前线的指挥部却是一夜都没有停息,夏海强交代完了战术要点和大政方针后就沉沉睡去,很快鼾声如雷,为了应付小鬼的第一波进攻,他指挥部队没日没夜地准备了半个月,无论精神还是身体都疲惫到了极点。昨天这一仗打下来,他心里反而有了底,小鬼气焰嚣张但也并不可怕嘛!

  身边的参谋人员却一刻也不敢停息,既要按照指示连夜转移沿海一带的居民,又要通知各部队准备机动力量,迎接日军大规模报复,还要更换地点,部署核心炮兵阵地,自昨天开始,忙碌的身影就一直没有停过,天亮时分,几个年轻参谋的眼都已布满血丝,唯独精神还是一如既往地饱满。

  崂山湾附近的预设阵地上,直隶护军使兼国防军11师师长郭松龄将正在视察,第一次崂山湾战斗出其不意地打击了小鬼,不仅让人解气而且11师的士气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听说鬼还要前来报复,11师官兵纷纷摩拳擦掌,请愿书一封封飞进指挥部,誓把小鬼赶下海。但郭松龄连连摇头,丝毫没有轻敌的意思,在他看来,日军第一次吃亏的关键在于轻敌和准备不足,如果前来报复必定是有备而来,这第二场战事并不好打。他一方面约束部队不得兴奋过头,另一方面则电告前敌总指挥夏海强改变防御计划,除滩头阵地雷区不变外,撤回前沿部队,只留小部队监视、阻挠敌军的推进,对于炮兵阵地的排列,他也颇费了一番脑筋,将主要阵地布置于远离敌军舰炮火力的地带,依靠丘陵进行自主掩护。在内部进行作战布置时,他反复强调:“敌军舰炮火力强大,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超过我军,既然无法压制敌军的优势,我们就不能不进行针对性的布置。放弃滩头阵地的防守,表面上看是利于日军大举登陆,但其实我军更可以避免日军强大火力杀伤。无论日军朝哪个方向挺进,我们都有足够的时间和充足的兵力进行调整。必要的战略纵深是这一仗的基础,前线部队能不能将日军放进来,引到我们的预设阵地则是关键所在。不要以为我们第一次打赢了,第二次还能如法炮制地再赢一次,敌人在变,我们同样需要变!”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国势,国势最新章节,国势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