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宋 第622章 风气

小说:水浒大宋 作者:树者 更新时间:2018-11-06 09:46:56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这一场大食国因为民族和宗教矛盾的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一年半时间,中华国前前后后明里暗里从中掠取的人口足有六十万人。

  黄金白银什么的倒是其次,光是人口,就让朝廷吃了个饱肚。与战争耗损相比,获得的利润实在太惊人。

  打一战,修养两年,中华国又充当起了老好人,作为维护和平的“世界警察”调和绿衣与黑衣大食国之间的矛盾,给与双方经济援助,帮他们发展军力与农业。

  由于绿衣大食在海战中吃了大亏,外交使节壮胆子一口气下了四十多艘千吨级战舰,累积订单额度折合黄金3.7吨。

  朝廷不顾黑衣大食国的颜面,欣然接下了这个订单。不但如此,还帮他们训练海员,又是一笔学费。

  至于火器,则是第二代火器鸟铳和铁炮,钢制品的枪械依旧属于管控装备,是不允许出口的。

  黑衣大食国早知中华国不安好心,却也没想到如此见利忘义,不得不加紧备战,还得维护面子上的友好采购装备。

  于是,双方陷入了战争竞备状态,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得打起来。

  这一切的幕后策划者张林完美地体现了国家利益至上的丑陋嘴脸,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将这桩战事分析给内阁大臣们听,让他们明白何为国,何为面。

  表面功夫做的再足,却丢了里子,那就不是大国,而是大沙比。面上吃了亏,却未民族和国家捞取天下好处,那就是民族的大功臣。

  张林向来不喜欢虚伪那一套,对外邦交如是,对内统治也如是。自开国起他就废除了众多大臣出行的排场礼仪,安全当然要有专业人士,但轿子红披鸣锣开道的习俗尽数给废掉,在官报上大加批评这种官僚作风。

  他对华夏民族的官场礼仪是深恶痛绝,对一直沿袭到另一个时空两千年后的国度的官员也没甚好感,摆样子做秀都懒得做,谈何服务?

  中华国内实行男性义务兵制度,民间不禁止刀枪,但必须得上“牌照”,还有有人担保和当地官署允许。

  抑制民人尚武风气到底是对社会有好处还是有坏处,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后世美国枪支泛滥,不是也没暴乱么。论犯罪率,可比某些禁枪禁刀快要连弹弓菜刀都禁的国度要低多了。

  国泰民安,国是虚“泰”,民是假“安”,那还不如早点倒台的好。

  非洲吉布提被正式更名为吉布港,它的存在是典型参合地缘政治的大国海外基地,既可以用于通商,也可以军事支援中华国在西亚的代理人--夏国犹太人。

  犹太人立国对张林染指欧洲的计划至关重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是图谋欧洲的桥头堡。

  这个极能圈钱的种族还是不放在东亚的好,免得其控制了财政后搞出什么花哨。

  黑衣大食和绿衣大食之间的宗教矛盾不是短时间可以和解的,战争还不知道打到什么时候,中华国乐得在其中倒卖军火搜罗人口。

  不过这俩个国家已经明白了某个东亚大国的企图,禁止民间和官员贩卖女子,但还是有商人和官员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铤而走险。

  这时代,女人就跟货物一样是地位,是财富的象征,是交易的筹码。

  就在中亚西亚欧洲因为粮食产量、医疗卫生、战争、阶级统治各种因素人口龟速增涨的时候,东亚的中华国却是鼓励生育,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促进新生人口暴涨。

  每年,新生孩童都会以总人口的1%--1.3%递增,平均每年增涨两百万左右,从元年元年的九千万增涨到如今元武十三年的一亿六千万。

  人口基础越大,新生孩童愈多,这给医疗教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但同时,汉人劳动力却是充裕许多。

  从元武九年起,张林便秘密往北美移民,每年两次船队运送,北美定居人口已是突破二十万大关。

  只可惜,他只能从船队带回来的城池规划图上看到移民们在新土地上建设家院的画面,想象一下那辽阔无垠的草原和成千上万的野马野牛。

  每次船队回来,都会给元武陛下带来新的图画册,上面用新式素描绘画着移民们开荒耕地,城池模型,工厂和居民区规划,探险队发现的新地形用草图勾勒下来。

  自从找到了媒铁矿后,北美移民们已经不太需要从国内运送矿物机械了,他们完全可以做到自产。

  只是,丝绸等物料需要本土运送,毕竟北美偏北,只有偏南的地区适合养蚕,但还没有开拓出来。

  元武十四年春,舟山海军港,约莫三百余艘千吨海船整齐而密密麻麻地排列在码头上,上面满载物资和新一批移民。

  这是迄今为止,移民办公署组织的最大一次规模移民,三百余艘海船上有将近八万人,还有皇家科学城最新研制出的中原iv型蒸汽机模型和图纸一并送去北美。

  张林目送船队浩浩荡荡远去,内心不无感慨,这一时空的美洲总算是华夏民族的,他只希望将来,美洲和中华本土能够互相制衡,而不是征战不休。

  如何把北美给独立出来,他还在想办法,心中已是大概有了个初步构思。

  回到皇宫,张林满心思都是北美的建设画面,忍不住把前几年船队带回来的图册又拿出来翻阅,看着那一幅幅图案不禁心驰神往。

  皇后扈三娘带着点心前来紫金殿看他时,张林正是拿铅笔在白纸上写写画画,给出众多建设城池的建议和构思。

  “二郎,在忙什么呢?”

  听到这个称谓,张林恍然抬头笑笑,道:“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怎么,我就不能来你这紫金殿呢?”

  “岂敢岂敢。”

  扈三娘笑道:“前回内务总管跑我这里来说道,咱们宫里许多侍女都是过了二十五岁年龄,最小的也有十八九岁。我寻思着,是不是再办一次选秀?”

  “不办了!”张林婉拒道:“招那么多个女人进宫作甚,弄得宫里阴盛阳衰,现下两百人就够了。”

  “唉,你倒不听劝,外头百姓们可都说皇家寒碜。好些个大户富商人家里的人丁,都要比宫里都热闹许多。”

  “就是宫里头地方太大的缘故罢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水浒大宋,水浒大宋最新章节,水浒大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