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宋 第380章 两浙商会

小说:水浒大宋 作者:树者 更新时间:2018-07-22 09:59:47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张林到达杭州,也就代表着北上战略的正式启动。

  首先,要用炮舰船队解决掉从两浙路沿海北上至登州的所有有威胁的朝廷禁军战船。

  赵长河添为第一任海军总署的首席旅级军官,将带领船队一路北上,配合已渗透进北方各地长达两年时间的军机署提供的情报,展开对宋国沿海的大扫荡策略。

  涉及到军务方面,军机署则比去岁刚成立不足半年的锦衣卫有底蕴多了,他们手里刺探到的宋金辽国情报多不胜数,收买和策反的宋朝廷地方官员、商人不计其数。

  说句吹牛逼的话,若是这时代有电话这种即时通信,张林若想知道登州的朝廷水师明天会不会出海,几条战船出海,军机署都马上能把具体的将领名单上报过来。

  情报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就这两年,财账花在军机署和锦衣卫两个机构上面的钱不比新成立一支三千人规模的火枪旅差多少。

  回头来说这支把张林几乎搞破产的炮舰船队,目前命名为夷南舰队,炮舰不管是七千料还是五千料,采用通体木质,局部包铁皮。

  木料为楠木、槠木、樟木、榆木、槐木,甚至是珍贵的柚木,只是柚木不但量少,而且需要从更南边的广南西路走私偷运,耗费实在太大。

  七千料炮舰为两艘,这回全都派进了北地战略中。

  一艘为泉州号旗舰,搭载口径4.2型火炮两门,3.6口径四门,2.4口径六门、2.0,1.8口径各十门,合计三十二门大小口径火炮,全舰炮兵两百四十人,另配备五十名常备火枪队以及水手、厨子、侦察员、医疗兵等五十余人,采用的是三桅风帆的楼型船体,以船体侧舷火炮打击为主。

  另一艘七千料炮舰为“周家人号”副旗舰,乃是张林为了感谢在夷州岛上勤勉效力的周老汉一家所特意取名的,并且让周应亲自点炮试航。

  周应这个老头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是真正舒坦通透,几个儿子也得与有荣焉地在夷州船坊里踏实地把心思沉下来,“士为知己者死”地为主公造船事业效力。

  除了两艘七千料正副旗舰,另有搭在各式火炮二十门的五千料炮船八艘,充当护卫舰。以及十二门中小口径火炮的三千料炮船二艘,充当快速侦察舰。

  为了预防可能会出现的“近身缠斗战术”,整个夷南舰队还专门配备了十艘三千料艨艟战舰、十艘五千料改造的弓弩战舰来当贴身护卫,防止敌人利用船多人海战术搞登船战和自杀撞船的战术。

  毕竟炮舰装备了火炮,火力足够强大,但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就是速度太慢。跟弓弩战舰一比,简直和乌龟差不多,万一敌人不要命地用人海船海战术来填,尤其是夜袭,闹不好还真要阴沟里翻船。

  对此,张林百般叮嘱和提醒年轻的海军军官们要注意敌人的夜袭战斗,加强针对夜间破袭战的组织训练,在泉州时就多次举行实战夜袭攻防演练,因此而发生意外丢掉性命的海军小伙子都有五六个人了。

  当然,他来杭州一是为北地战略打幌子,二个就是要视察两浙路的民政工作,并且与两浙盘踞在苏杭一带的商会接洽。

  如今百姓们都知道这个主公对于商业和商人的重视,让得不少商人觉得他们的春天到来了,少了拴在身上的商税盘剥和道德枷锁,官报大肆为他们摇旗呐喊,让商人们很是感到幸福。

  尤其是去岁针对两浙路纺户家庭破产的下乡建坊政策,两浙路首批五十家被点名称赞的商人既获得利益上的好处,名声又宣扬了出去,年前军队拨下来的军服和背包订单把这批首吃螃蟹的商人喂得很饱。

  如今,大多商人不是躲避朝廷,而是主动和地方上的商务公署打好关系,结成商会形成利益集体,与官方公署做正式的接洽工作。

  比起福建路,两浙路的商会更具实力,而且发展私营大集团的先天条件也更优势。

  江南乃鱼米水乡,食物资源丰富,可以说这片土地上只要不收朝廷凶狠的赋税盘剥,是从未发生过饥荒现象的,商业气氛极为浓郁。

  杭州府,最富饶的东街上坐落着最上档次的樊仙楼,来这里消费的莫不是官吏富贾,从前是,现在也是,将来或许还是。

  在一个较大的包厢中,摆放着一张能同时落座二十余人的椭圆形会议桌,此刻坐满了满身富态的大商们。

  这种椭圆形会议桌从去岁下半年开始就流传到了两浙一带,听说新主公就喜欢在这样的会议室里和大臣们商议,包括现下的各地官署衙门里也都是这种会议风格。

  上行下效,商人们也模仿了过来,并且认为这种可以让大家都轻松些的会议风格很符合“礼德”,乃是主公体恤属下辛苦的意思。比起朝廷里朝会让人从早站到中午,甚至是晚上,这种坐着开会的方式的确受到各阶层的认可。

  “咱俩两浙路不论放哪个朝代,历来都是纳税重地,从来只听过增税的,还从未见过给咱们降税的朝廷。你们说说,张大王若是当上皇帝,咱们的好日子岂不更久?”

  “陈会长说的是,福建商会那些乡巴佬自以为能超过我等,却也不想想他们有多少实力。咱们可不能丢人,两浙路有头有脸的都看着我们呢。”

  陈姓会长笑道:“你看你们个个,都吃的满面红光,这人呐,尤其是咱们商人最是要懂得投桃报李。那句话怎么说来的?什么投资来的?”

  “风险投资。”

  “对对对,如今风险嘛小的很,张大王军队的火器谁不知道厉害?”陈会长道:“咱们若是直接送钱,依张大王的性子,不一定会好意思要。所以啊,得换个方式。”

  一个商人建议道:“要不咱们各家退一些股份给官署?”

  “哎,不妥,你这是烂主意。官署明确了入股不得超过49%,你这是好心办坏事,知法犯法来着,官署老爷们可不得把你撵出门,再告你一个行贿之罪。”

  众人都笑起来,这还真有可能。

  如今的官署衙门已不是过去的衙门了,里面官老爷们俸禄高了三倍,只要不犯错误,一辈子的金饭碗倒不了。而且有廉政公署和内务署直管的民间实名举报制度在,老爷们的两个袖口的确清爽许多。

  有人建议道:“张大王多次在《民知报》上提倡各地大力发展新式学坊,哦,是学校,要不,咱们也开几所学校?虽然短期看上去亏一些,但好在不用花心思去官署学校里预订人才了,咱们以后用人也从自家学校里挑,方便许多。”

  陈会长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立刻在心里盘算一番。

  招收学生每人每天补贴五分钱,五百个也就是每天二十五元钱,算上食住,一年最多花费三四万元钱。加上开建学校招聘的老师和地皮成本,总额花费不会超过五万元,也就相当于过去的五万贯钱。

  五万贯钱算啥,商会每人撒出点钱凑凑就够了。

  就拿副会长张作生来说,去年年末军队下发给他的背包和新式军服、绷带、军靴订单总额高达十二万多元新货币,两个月就从中赚了将近三万元钱。

  这老小子跑商务公署比回家睡小妾还勤快。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水浒大宋,水浒大宋最新章节,水浒大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