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隆基 第二十二章 便下襄阳向洛阳

小说:家父李隆基 作者:圆盘大佬粗 更新时间:2024-05-08 21:09:44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斗鸡真正的乐趣,其实就在押宝上面,就好像你斗地主和打麻将,说到底是为了赢钱。

  赌性,是人的天性。

  斗技场上,大家都会豪掷千金,押宝胜负,那么参与度自然就高了,所以斗鸡一直以来都是宫廷宴会中的压轴项目。

  一场斗鸡开始之前,大家需要先押宝。

  但凡值钱的都能押,毕竟唐钱开元通宝,不好携带。

  开元通宝可不是李隆基才有的,不是年号钱,而是由唐高祖武德四年所铸,欧阳询亲自题字,此钱一直沿用至宋初才退出历史舞台。

  闲厩使王承恩,已经吩咐近百名宦官,手捧着托盘,在列席的诸王公大臣,公主贵妇之间游走。

  一枚黄纸卷,被宦官放在了李琩面前,纸卷上面,李琩会填写他押注的场次胜负,以及每场押宝数额。

  不需要全押,你想押哪个押哪个。

  这个是明庄,李琩随便勾选了几個,然后押了几百贯。

  几百贯,可以供养一个普通家庭,一辈子的所有开销,听起来不多,换算一下,那就是几十万钱。

  那么接下来,那名宦官会从袖口内取出一个小纸卷,内容与明庄的黄纸卷一样,这个是暗庄。

  操控暗庄的,是太府寺杨慎矜,早就将殿中省的门路打通了。

  李琩写好以后,让王维看了一眼,随即便在席案上的烛台上抹了一团蜡,将纸卷封好递给宦官,然后宦官稍微记录一下,递给李琩一个写着“甲辰一”的牌子。

  斗鸡结束之后,人家殿中省会根据牌子找人,输了的掏钱就好,赢了的自然也是一分不少,没人会耍赖,因为不敢。

  给暗庄兜底的,其实与明庄一样,都是来自于供给朝廷开支的左右藏。

  是不是很可笑呢?国库竟然是斗鸡最大的底池,不过无需为人家杨慎矜担心,因为庄家是输不了的,他可以在暗中操纵输赢。

  “唉.......在大明宫,我就没有近观过斗鸡,”

  干脆与李琩坐一块的王维感叹道:“此番又是夜晚,更看不清楚了。”

  他们俩坐的远,在广场上,而斗鸡台设置在主看台的台阶下面。

  只有大唐最顶尖的那拨贵族,能近距离欣赏,这与兴庆宫不同,兴庆宫内有一座专门的斗鸡场,可容纳近两千人,人人都可以看清楚场内情况。

  今天嘛,李琩只能听到上面的吆喝声。

  “你要是想看,我带你上去,”李琩笑道。

  他身边的一众亲王,早就去往主看台了,皇子身份尊贵,自然是有位置的。

  王维高深莫测的笑了笑:

  “算了吧,我在这陪你。”

  他这句话就非常有意思了,是在拿李琩开涮。

  因为王维现在的品级虽然不高,但却在九寺之首的太常寺任职,宫廷大宴,就是太常寺来主持,相当于演唱会的后台工作人员。

  而李琩呢,几乎所有人都清楚,李琩的出现会直接打扰到圣人的雅兴,所以王维的意思是,我其实可以去,是你不能去,所以我陪着伱吧。

  李琩忍不住托额苦笑。

  穿越过来的李琩,打一开始就是一片真诚的与王维结交。

  他喜欢王维的人,更喜欢王维的诗。

  诗词往往会给人一种强烈的画面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那寥寥数语之间,所描绘出的丰富意象和情感。

  诗词是活的,它是最顶尖的艺术品。

  只有了解杜甫的一生,才能明白那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到底蕴含了杜甫当时怎样的情感。

  所以每一首诗词都绑定了它独有的情境,抄诗,抄不了意境。

  “我可是押了不少,你若连累我输的精光,得赔我一顿酒,”

  王维帮李琩斟满,两人撞了一下杯,就这么仰脖子喝光了。

  李隆基今晚的兴致非常高,比以往都高,因为李琩的事情得到了解决。

  他一个人站在最前方的高台,眼神兴奋的望着斗技场上,两只雄鸡的拼死相斗。

  “咬!咬!给朕咬啊!”

  李隆基嘴里吆喝着,也不顾及他皇帝的仪态,事实上,斗技场边上,所有人都没有仪态可言。

  比如李林甫,一把年纪撸起袖子围着斗鸡台乱转,皇帝看好哪个,他就给哪只斗鸡打气,老脸通红口沫横飞,非常投入,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把祖产都押上了。

  鸡坊的斗鸡赢了,他就会拍李隆基的马屁,说什么圣人英武,天下雄鸡出鸡坊。

  若是输了,他会劈头盖脸的指叱神鸡童,说对方糟蹋了鸡坊的好鸡,辜负了圣人的培养。

  提升自己,打压别人,是李林甫的一贯手段。

  斗鸡,以前叫斗鸡,现在也叫,但是在开元初期的有一段时间,叫做斗雉,因为鸡这个字,犯了李隆基的名讳。

  不过人家李隆基不在意这个,亲自在宫内设置了鸡坊,重起“斗鸡”一词。

  毕竟他也琢磨明白了,朕就是属鸡的,总不能属雉吧?

  前面十场,是斗的最凶的,而且参选的斗鸡,也大多来自于低阶官员的家里,这是太常卿韦縚安排的。

  李隆基虽然并不在意谁赢了鸡坊的斗鸡,甚至心血来潮,还会赏赐胜利者,但是诸大臣们,可不愿自己的鸡赢了皇帝。

  而前十场呢,是李隆基兴致最高的时间段,所以他们的鸡,不会安排早早出场。

  返回帝座的李隆基,呷了一口茶水,看向一旁强撑精神的宁王,笑道:

  “阿兄若是疲了,早早歇息去吧,今晚就不必回府了,住在宫里与朕同榻。”

  宁王微笑着摆了摆手:“平日因为身体,本无兴致了,今夜难得能陪圣人畅欢,臣可舍不得就这么离开。”

  “哈哈.......”

  李隆基哈哈一笑,眼神忍不住望了一眼太真观方向,心内只觉可惜,朕的千秋节,太真不能陪在身边,总是觉得有些遗憾。

  李林甫气喘吁吁跑了过来,拍马屁道:

  “圣人真是神了,您押宝的六场,全赢了,臣跟着圣人,今晚可谓收获极丰。”

  李隆基本来就是一个喜欢听马屁的,闻言大方的一拂袖子:

  “亏得右相在旁,为朕的斗鸡呐喊助威,今晚朕所得之珍宝,尽数赏赐右相。”

  “臣拜谢圣人,”

  李林甫眉开眼笑,朝着李隆基匍地拜倒。

  他在皇帝面前,和在众臣面前,完全就是两个人,无论私下里有多少人鄙夷他,看不起他,但是也斗不过他。

  裴耀卿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里悲叹,如今可谓世风日下,自己跟张九龄搭档的时候,朝堂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自从哥奴拜相,又上来了一个目不知书的牛仙客,我大唐的宰相,真是一拨不如一拨了。

  他也越发觉得,自己已经不能顺应这个时代了,像李林甫这样如同家奴一般逢迎皇帝,他是万万做不到的。

  这时候,裴耀卿察觉到有人在背后拽了他的衣袖,侧脸一看,竟是长安令韦坚。

  “子金(韦坚字)有事?”裴耀卿诧异道。

  韦坚的眼神瞥了一眼李林甫方向,随后道:

  “此人才学不及仆射万一,却能窃居宰辅,实在令人唏嘘。”

  这句话,首先是个表态,意思我跟你一样,看不惯哥奴,咱俩虽然不熟,但也勿怪我交浅言深了。

  他们俩所站的位置,本来就是个角落,身边没几个人,韦坚的声音又小,所以不疑有旁人听到。

  裴耀卿终究是做过宰相的人,不是一句马屁就能哄住他的:

  “勿要乱言,背后诋毁上官,也是犯律的。”

  韦坚洒然一笑:

  “我便是当面直斥哥奴,又有何妨?但我对仆射,却是高山仰止,您的分段递运之法,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使得漕运大为改观,近三年,由洛阳运米至长安太仓多达七百万石,使圣人再无就食之忧,怎是一个谄媚献上之徒,所能相较?”

  这个分段递运漕粮的方法,是裴耀卿此生最大的成果,也因此被圣人器重,得以拜相。

  他的法子为国库节省了几十万贯的运粮费用,但是他这个人,不懂讨好皇帝,当时就有人建议他,将节约下来的运费献给皇帝。

  你猜他怎么着?他奏请李隆基将这笔款项拨给了国库。

  李隆基好意思不答应吗?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李隆基逐渐不喜欢他了。

  “臣职而已,不值炫谈,”裴耀卿一脸装逼的摆了摆手。

  人在失势的时候,最缺少和最需要的,正是被人捧着,韦坚就是看穿这一点,所以不停的称赞对方。

  而他是有目的的。

  他专攻漕运之策已经数年之久,也因此制定了一套更为完善的漕运之法,但这是一项超级大工程,需要被人推荐上去。

  他苦心专研的成果,自然不能让别人坐享其成,但以他现在的官职,一旦提交方案,恐怕会被人包揽过去,那便是为他人做嫁衣了。

  所以他不但需要东宫的支持,还需要裴耀卿这位顶级漕运专家的认可。

  毕竟关于漕运一项,圣人最看重的还是裴耀卿的意见。

  这位历史上天宝年间著名的聚敛之臣,终究也要崭露头角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李隆基,家父李隆基最新章节,家父李隆基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