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是林一中一到兵工厂就开始认真工作。

  他发现兵工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找桂祥建议调整。

  桂祥心想我一直这么做的,不都做的好好的,凭什么听你一个假洋鬼子的。

  你真以为你有一半洋人血统你就是洋人了?

  我还就告诉你,这兵工厂是我叶赫拉那.桂祥说了算。

  于是他就没有采纳林一中的任何建议。

  林一中平时在工厂看到有机器坏了,就找工具去修。

  可是这样一来兵工厂坏的零件就少了,他们也不用继续去外购新的零件。

  还有这样一来桂祥他们怎么从中获利?

  一个月的时间林一中让桂祥少赚了上百万两银子。

  这将桂祥心疼的半死。

  于是美其名曰,最近林一中太辛苦,西方不是说有什么放假吗?

  那就好好给林一中放放假,没有通知他上班就不允许回来工作。

  该有的俸禄不会少了他。

  林一中也因此突然没事可做,天天只能待在盛京的一处酒吧里喝闷酒。

  这个酒吧是洋人办的酒吧,他还在这里碰到了他的前女友,一名英吉利人。

  她是来大清给一个英吉利商人做会计的。

  没想到在这里碰到了前男友。

  可是林一中一心只想找个大清老婆,很排斥西方的女人。

  林一中之所以回来,一个是想回国有一番作为,还有就是他看上了自己的同学毓琳格格。

  可惜十三格格喜欢的是赵曾裕。

  桂祥搞忘了林一中是十三格格请回来的。

  刚刚他这么说不就是得罪了十三格格。

  如果十三格格跟他较真,还真没有他的好果子吃。

  他知道自己的屁股不干净,贪污这么多钱,他的亲姐姐都不一定能够保得住他。

  “十三格格,林一中也不是完全无用,很多小零件坏了他还是可以修。”

  “只是我们工厂大多数时候都是大的零件坏。”

  “我听说腾龙帝国开了很多科技大学,专门培养技术类的工人。”

  “微臣建议,我们也办一所学校,让这个林一中去负责,招收我大清八旗子弟入学。”

  “等他们毕业后,可以大大缩减我们兵工厂的工人成本,还能提升工作效率。”

  桂祥如意算盘打的不错,啪啪的,招收八旗子弟,那一个个纨绔子弟能够认真学工人知识?

  想都别想。

  就算学出来了,都是八旗子弟,大不了多一些人来分钱。

  给一点好处不就打发了?

  十三格格根本没有想过这么远。

  慈禧和恭亲王也没有想到这后面还有这么一点。

  他们都被办大学吸引了。

  “恭亲王,刚刚桂祥所说,你怎么看?”

  “太后,我认为可行,我们现在缺乏技术工人,可以招收学子进入工厂学习。”

  “专业人做专业事。”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学李经孝,开办军校、政务大学、医学院、运动学校等。”

  “嗯,军校和政务大学可以,医学院和运动学校就算了,这也不是很重要的学校!”

  “嗻。”

  慈禧端坐在栽湉后面的宝座上,继续俯瞰着满朝文武。

  “众爱卿可还有议事?”

  恭亲王奕?继续说道:“太后,臣还有启奏。”

  “恭亲王你说!”

  “臣以为科举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如今的大清发展,应当废除。”恭亲王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

  慈禧微微皱眉,她知道这个提议的分量。

  科举制度,历经千年,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废除科举,无疑是对传统的一次巨大冲击。

  “腾龙帝国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他们都没有采用科举制度,举办新学,拥立新学。”

  “国外洋人也没有科举制度,一样的用新学选拔人才。”

  “我大清又何尝不可。”

  这时,保守派代表徐桐挺身而出,他的脸上满是怒气。

  “太后啊,不可啊,万万不可啊,废除科举,实乃舍本逐末。”

  “科举制度历经千年,选拔了无数贤才,这是新学无法替代的。”

  “曾经李世明、武则天、朱元璋都想过废除科举制度,但最终都没能废除。”

  “东汉士人闹事导致国家危亡,明朝士人离心纲常扫地,士人就是我大清的国之栋梁,如果士人离心离德,我大清国体就成了一盘散沙啊太后!”

  “这是多少新政都无法挽回的啊太后。”

  “臣虽愚钝,但这科举制度的重要性却不可轻动啊。”

  “无论是哪个朝代动了士人就是动了根基,这说明我们的科举制度是非常完善,无可替代的。”

  慈禧沉默片刻,她的目光在朝堂上扫过,最后定格在恭亲王身上。

  “你有何回应?”

  恭亲王深吸一口气,“太后,时代在变,科举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现。”

  “它限制了人才的发展,固化了思想。”

  “新学则能开阔人们的视野,培养出真正适应新时代的人才。”

  “可是,新学的发展尚未成熟,废除科举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动荡。”徐桐依然坚持己见。

  “太后,恭亲王所言有理,但是科举制度不可直接废啊。”

  “我们可以立个约定考察优胜,或者逐年递减科举名额也行啊。”

  “这样也可使我大清国体不至于人心离散啊太后!”

  张之洞也站了出来:“太后微臣有事起奏。”

  “哦,张爱卿有何事启奏?”

  “微臣想为一女子求一贞洁牌坊!”

  “张大人,我们这里再说 废除科举制度,你怎么给一女子求贞洁牌坊?”

  “回太后,我为这一女子求贞洁牌坊就和新学有关。”

  “哦,你倒是说说,这有什么关系?”

  “太后,刚刚徐大人所说,科举制度兹事体大,科举倘废,人心浇离。”

  “这个烈女的事迹和人心大有干联。”

  “哦,那你说说,这又有何关系?”

  张之洞拿出了一份奏折。

  慈禧皱了皱眉,看来今天这个废除科举是他们要有准备啊,包括会有人反对他们都做好了应对的法子。

  可是现在她也算看出来了,这科举是可以废了。

  科举能够培养大量做官之人,但是培养不出来大量做实事之人。

  腾龙帝国就是最好的例子,李经孝就没有采用科举制度。

  腾龙帝国的政务一样能够实施,实施的比他们还要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清末,这大清不保也罢,清末,这大清不保也罢最新章节,清末,这大清不保也罢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