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正使慢些喝,胃还疼不?”

  “有狄伴使的关心,好多了,好多了!”

  自从秘密暴露,敲定合作后,萧远博感受到了如春风般的温暖。

  之前灌酒,现在养身,主打的同样是一个陪伴。

  狄进现在要确保的,一是双方之前的约定得到贯彻,这点倒还好,萧远博比他急得多,二是这位辽人使臣在国朝平安。

  萧远博也看出来了,这几日四方馆使曹牷被使唤得团团转,别说护卫,在饮食方面都极为慎重,每次用膳前都要试毒:“狄伴使担心那群人加害老夫?”

  狄进回答得很直白:“行百里者半九十,此番风波即将平息,但往往是这种懈怠的时刻,最容易出事,我不希望功亏一篑!”

  “老夫未入机宜司,四方馆中又无吵闹,那群人肯定也发现了……”

  萧远博同样慎重地道:“明日就是贵国太后的寿宴了,值此关头,确要有备无患!”

  目标肯配合,狄进自是欣然的,等待对方喝下汤药后,又取出一本册子:“这是我这些时日总结的契丹语要点,请萧公斧正。”

  萧远博诧异地接过。

  双方此刻就在用契丹语交谈,而狄进的口语方面已经越来越熟练,如今开始学习书面的大字和小字,并且将要点记录下来。

  不仅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等到辽人使节团离开了,没了口语交流的氛围,狄进还准备温习这些笔记,真正掌握这门语种,做到如李允则那样,好几年没跟辽人打交道,之前一张口,契丹话依旧标准。

  这都是需要苦功的。

  萧远博仔细看着,发现记录得极为认真,竟找不到一个错处,不禁大为感慨:“狄伴使好学上进,前程万里,恐怕不出十年,就要为贵国的社稷重臣了!”

  “承萧正使吉言!”

  狄进微笑:“来日若出使辽国,还要去贵府拜访,想必萧公一定是欢迎的!”

  萧远博欢迎个屁,但也知道以对方年纪,等自己老死了,家族的后辈估计还要和对方打交道,如果宋辽真的能按照约定和平,两国往来不绝,有这么一位前程似锦的宋朝高官人脉,那确实不得不欢迎,抚须微笑道:“自是静候狄伴使大驾!”

  在学习外语的友好氛围中,太后刘娥的寿辰,到了。

  宋朝天子诞节,按例是宰相率文武百僚,列班于紫宸殿下,拜舞称贺,然后宰相捧觞入殿,敬贺天子万寿。

  礼毕,天子赐百官茶汤,随后移驾入禁中,皇后再率众命妇,于福宁殿内外恭候,待皇帝入殿,命妇拜而称贺,乐声起,开御筵。

  相比起前唐,这個拜寿的过程无疑要简化了许多,所耗费的钱财也少,在节俭方面,北宋的赵氏皇族,除了宋徽宗外,其他都算是不错的。

  如今执政太后刘娥的寿辰,实际上也是差不多的流程,在外得官家、宰相领群臣敬贺,在内得官家、皇后领众命妇敬贺,而辽国使臣需要参与的,也就是紫宸殿的仪式。

  狄进身为馆伴使,一路领着辽人使节团入宫,抵达殿外,再稳步入内。

  已经各自列队的满朝官员,都不禁为这位年轻的绯袍官员而侧目。

  这也是平常时期,馆伴使是个热门差遣的原因。

  政治影响力是怎么来的?

  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抛头露面,展现自己的存在感!

  而直集贤院后,狄进的序列已经由京官转为朝臣,但平日里的早朝,如无特招,他是不会出现在那百人不到的大殿里的,去了也完全没有资格发言。

  现在身为馆伴使,却是万众瞩目。

  站在紫宸殿里最靠后的宋庠,都不禁暗暗感叹。

  这位比自己晚一届的三元魁首,已经走到前面了。

  并且堂堂正正。

  因为这并非是太后或官家的偏爱,而是在国朝面对辽人这个虎视眈眈的恶邻时,这位挺身而出,又成功安抚住辽使换来的回报。

  狄进同样坦然地迎着群臣的注视,然后就感受到一道极为敌视的目光落了过来。

  比起殿试时吕夷简看过来的,还要凶狠得多,恨意满满。

  狄进目不斜视。

  败者的无能狂怒,有什么值得理会的?

  萧远博也注意到了,视线微微一斜,就发现是一位紫袍老者,恶狠狠地瞪着这边。

  “原来是他!”

  曹利用在辽国还真有不小的知名度,当年行走辽营,不亢不卑,据理力争,契丹度不可屈,和议终定,辽人敬佩英雄,还是认可的,但人是会变的,尤其随着年岁增长,故步自封,再也不复当年之勇的,也比比皆是。

  之前垂拱殿内发生的事情传了出来,太后不再称曹利用为侍中,只以寻常的曹卿称之,当曹利用再度搬出昔日之功,更是遭到斥责,就连萧远博隔岸观火,都很清楚,这位久居南朝枢密使之位的重臣,政治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不过即便曹利用成了如今的模样,李允则也已致仕隐居,真宗一朝的名臣纷纷凋零,却又有了狄进这样的年轻俊杰涌现出来,汉人的才干之辈,依旧是层出不穷!

  萧远博收敛心思,按照礼节迈步上前,躬身拜下:“外臣萧远博,恭贺南朝太后,庆衍万代,寿永无疆!”

  刘娥含笑,抬了抬手:“老身多谢辽主,愿两朝和睦,永享太平!赏!”

  内官上前,语气洪亮地开始诵读礼单。

  萧远博平静以对,副使则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但等到礼单全部念完,他不无遗憾地发现,依旧是和去年祝寿时的一致,别说价值比起蜀锦还要高的湖州吴绫了,连一块铜钱都没有多赏。

  这也正是刘娥的态度。

  两国外交,不是盲目展现大度的场合,该锱铢必较,就要锱铢必较!

  眼见这位过寿的太后,都摆出如此强硬的姿态,不仅副使垂下头去,不敢造次,使节团其他人等也默不作声,都无出头之意。

  在一种平和的气氛中,太后寿辰的仪式举行完毕。

  众臣悬着的心彻底放下,曹利用的头徐徐放低,眼神里最后一抹连他自己都不知该不该有的期待也消失了,接下来就如一泥雕木塑,跟在首相王曾后面,领群臣向太后贺寿。

  刘娥接受恭贺,转入后朝,以天子之母的身份接受儿子、儿媳以及一众妾室的朝拜恭贺,前朝的臣子们则转移到广政殿,开御筵。

  狄进对于这里很熟悉,殿试就在这座殿宇内举行,算是他真正在这个时代立稳脚跟的福地,而这座宽阔的殿宇,同样是每年春秋大宴的举行地点,因此但凡人数超过上百的宴会,都是在此地举行。

  辽人没有闹事,一切如常,气氛热烈起来,群臣纷纷入席,出于对使节的尊重,萧远博的席位极为靠前,一众宰执也上前礼貌性地见礼。

  萧远博还礼后,左右看看,下意识地道:“狄伴使呢?”

  王曾的心中颇为诧异:“萧正使是希望与狄伴使同席么?”

  你这辽人挺贱啊?

  萧远博道:“……”

  对方这一问,他也觉得怪怪的。

  不得不说,那位陪伴惯了,一时间人不见了,还真有些不习惯。

  但仔细想想,目前宋廷对自己安全最上心的,必然要属这位狄伴使,萧远博也顾不上面子:“老夫对狄伴使的才学和品性颇为钦佩,想到此番一别,不知要多久还能再见,还是同席吧!”

  “原来如此!”

  王曾抚须笑道:“然同席不符礼制,便让狄伴使坐于萧正使侧席如何?”

  “甚好!甚好!”

  于是乎,坐在后面正和宋庠碰杯的狄进,被安排到了萧远博旁边的席位上。

  狄进本来以为是国朝这边的臣子安排,并不太愿意在宴会上面继续出风头,得知是萧远博念叨着自己,特意将他调来,也不由地啼笑皆非。

  浅浅碰杯,小酌一口,意思意思,两人坐下,享用佳肴。

  此番能平顺地度过寿宴,狄进也是高兴的,毕竟在争取到馆伴使这个差事时,他也没有把握,抱着的是一个尽力而为的心态。

  事实证明,如果不是萧远博自家出了丑事,被他在毫无实证的情况下巧妙威胁,双方达成合作,此次“金刚会”的布局,绝对很难逆转。

  所以他的心情也很愉悦。

  直到一碗香气扑鼻的蟹羹,被宫婢的纤纤玉手端着,恭敬地放到席上。

  秋天正是吃螃蟹的好时节,宋朝人很喜欢吃螃蟹,各有做法,如今摆在面前的,就是一道美味的蟹羹,“秋水江南紫蟹生,寄来千里佐吴羹”,宋庠的弟弟宋祁在不久后就会吟出这么一首诗句。

  但狄进面对这道蟹羹,不仅没有诗兴大发,反倒目光一凝。

  因为宫婢行走的次序不对,对面的宰执席位刚刚上,按照尊卑次序,这一碗不该在这个时候,送到自己的席上。

  当然,由于他临时调座,又在辽国使臣旁边,一时间送错了也不是没有可能,但狄进扫了一眼那名送膳宫婢的背影,来不及细看,又望向旁边的席位,发现那里果然也有一碗刚上的蟹羹,立刻轻咳起来。

  “嗯?”

  萧远博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见狄进表情严肃,使了个眼神,在面前的蟹羹上落了落。

  两人陪伴月余,早就有了默契,萧远博大生警惕,举起的筷子第一时间缩了回去。

  同席的副使见了,倒是有些奇怪:“大使?”

  萧远博目光闪烁了一下,并不解释,而是轻轻捂了捂腹部:“胃疼。”

  副使恍然,关切了几句,也不再多问,自顾自地用餐。

  南朝人的美食,无论是吃多少次都不腻,何况是宫中御宴,由御膳局精心烹饪的佳肴美酒,他自然不会错过。

  但吃着吃着,一阵抽搐般的疼痛,也逼得副使停下了筷子。

  眼见萧远博看了过来,副使露出一个尴尬的笑容,微微弓起身子:“大使,下官腹中也有些不适……嘶……有些疼!”

  萧远博的脸色变了,还未想好该怎么办,旁边的狄进已经起身。

  “殿上有御前班直,不必担心刺杀,你就此安坐,不要用食,不要声张!”

  在萧远博耳边道出这句话后,狄进来到副使身边,不由分说地架起对方:“萧副使既感不适,在此失态终究不美,我扶你出去!”

  眼见副手被架住,朝殿外走去,萧远博神情数变,最终还是乖乖地坐在席上,一动不动。

  而狄进拖着那疼得颤抖起来的副使,一路出了殿,对着迎上的内侍道:“速速去取盐水和鸡蛋白来,若有洗干净的鸡毛更好,快!”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宋神探志,大宋神探志最新章节,大宋神探志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