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人,这位是太子府上官女史,奉陛下密旨而来。”

  穆桂英也看见走进军帐的林尘,连忙给他投来带着暗示的眼神。

  林尘觉得有些好笑。

  他读懂了穆桂英递来的眼神,是在提醒林尘眼前此人乃是皇帝的亲近之人,需小心接待。

  “见过上官女史。”

  林尘故作一本正经的鞠身行礼,当真不认识上官婉儿一样。

  上官婉儿嘴角抿出一抹不可察的淡笑,却看向穆桂英,语气平淡道:“穆副将,此事兹大,陛下有言只让本宫告诉林尘甲一人。”

  穆桂英闻言,只好起身就要离开军帐。

  “小心些,那上官婉儿是个危险人物。”

  林尘听着穆桂英在经过自己身边时,用内力施展传音入密的手段,低声对他说了这么一段话。

  待穆桂英走后,上官婉儿和林尘不由对视在了一起,率先响起一声上官婉儿本人的莫名轻笑。

  “婉儿,你跟穆桂英关系不好吗?”林尘饶有兴趣的问道。

  “不熟。”上官婉儿摇了摇头,那双凤目打量着林尘,若有所思道,“可我却知那穆颖莲是个不好相与之人,今个能出言提醒你,你和她关系很好?”

  林尘听着眼前佳人平淡的质问,嘴角微抽。

  他怎么听出一股醋味来了?

  脸上露出无奈之色的林尘,举双手做投降状道:“常在一个军营共事,能说上几句话而已。”

  若是在现代,林尘这句类似不熟的话听起来就有些茶言茶语了。

  但眼下,上官婉儿听林尘这么说,俏眉之间微微舒展开来,似乎很开心一般。

  林尘见此,心中不由吐槽起来。

  他怎么没察觉,这上官婉儿性子还有些小傲娇?

  帐外的穆桂英此时有些坐立不安,生怕林尘得罪了上官婉儿。

  虽说她不知道上官婉儿到底奉了陛下何等密旨,但作为领军在外的将领,一旦得罪皇帝派来的亲信,下场都不太好。

  就在穆桂英担心林尘的时候。

  却不知道账内的两人已经腻歪在了一块。

  平时,林尘根本无女色可以接近,以至于他在军营中一直保持着两月高冷的风范。

  如今上官婉儿来了,倒是让林尘可以释放一下天性。

  作为一流武者的穆桂英自然耳聪目明,位于军帐之外细听里面的动静。

  “咦…?”

  那若有若无的女子轻哼声,让穆桂英面容一怔。

  这是什么声音?

  听得让人怪害臊的。

  正当她愕然之际,这个声音消失,仿佛刚刚是她幻听了一般。

  原因便在于,军帐内动静都被上官婉儿设法屏蔽。

  只要外面人境界修为没有高过上官婉儿,便绝无偷听的可能。

  林尘可知道,眼前这身段瘫软下去的玉人,实则有着半步先天的境界修为!

  她就是林尘所见最强之人。

  自然。

  为了宣读李曌密旨,上官婉儿如此小心不为过。

  这密旨一读,就读了快大半个时辰。

  军帐外的穆桂英等得很是不解。

  心想到底是什么要紧之事,才需要这么久的时间来详谈?

  很是好奇的穆桂英,却也只能等着账外,待后面私下去问林尘本人。

  至于账内。

  林尘轻轻抚摸着上官婉儿那略带湿意的青丝长发,嗅着眼前上官婉儿从身上散发出来的某种体香。

  上官婉儿嗔怪的白了林尘一眼,拍开另外一只在她身上作怪的大手。

  见上官婉儿如此秀色可餐的俏丽模样,林尘只觉得自己还能……

  好在两人都是理智之辈。

  刚刚的疯狂更多是多日不见的宣泄。

  如今神清气爽过后,林尘和上官婉儿收拾好狼藉之物,端坐在床榻前。

  上官婉儿也没忘记自己此行所来的目的,一一叙述。

  林尘闻言,眉头紧皱起来。

  “陛下命我领麾下士卒回京?”

  “对,陛下已命赵匡胤为左将军,领京营十余万大军前来平叛。”

  上官婉儿顿了顿,补充道,“想来陛下是担心京营离京,京城空虚,所以让你回京听用。”

  上官婉儿这么解释,是怕林尘误会什么。

  毕竟谁都不会想到。

  林尘这么个初出茅庐的将领,竟然一举扼制白莲教贼子的势头,逼得对方不得不困守咸平城。

  “不是我逼得白莲教贼子困守咸平城,而是他们主动所为。”

  林尘纠正上官婉儿的说法。

  见上官婉儿眼中闪着惊异之色,林尘不由失笑。

  他也一直想不明白这点,白莲教为何要这么做。

  “还有那赵匡胤……”林尘口中呢喃着这个名字,眼中深处有旁人不可查的深色。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这些词汇林尘再熟悉不过了。

  如今李唐地方不稳,京畿不安。

  再让赵匡胤这种人物统帅了京营十余万人马。

  林尘觉得对方有心在这个世界留下“黄袍加身”这个典故。

  可赵匡胤凭什么觉得黄袍加身后,就能让李唐地方承认其正统之名?

  这可不是赵匡胤原本所属的时代。

  赵匡胤能上位也是欺柴周朝廷孤儿寡母,又掌管了禁军兵马。

  同时,赵匡胤本人在郭威时期立下赫赫战功,威望十足方才能兵变成功。

  眼下这个综武背景下,赵匡胤虽说在西北边军有着不小名声,但也还不足以号令天下。

  要知道李唐边军有四处。

  一是赵匡胤发家的西北边军,唤做西军,在册士卒有十七万之多,防备党项西夏人和蒙古一部。

  二是直面蒙古、契丹,接壤西域的北方九关边军,唤做九关边军,在册士卒二十三万!

  这也是李唐边境压力最大的一处。

  三是西南之地,十万大山内有有大小蛮夷土司三百多个,先帝在时设宣抚司管理,在册士卒八万。

  剩下便是山海关锦州一线的辽东边军,在册士卒二十万,如今大敌就是崛起的女真部落。

  可见这个世界的非同寻常之处。

  按照林尘熟知的古代王朝,绝不可能维持接近八十万的边军!

  算上京营之兵,那就是百万大军了!

  要知道李唐的在册士卒可不是大宋的厢军,乃是实打实的战兵。

  光是每年军饷开销都是个天文数字。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假太监:多子多福的我如鱼得水,假太监:多子多福的我如鱼得水最新章节,假太监:多子多福的我如鱼得水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