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魏征的反应,李二其实一点儿都不意外。

  这才是魏征!

  “从情理法来说,太子这么做倒也无可厚非。

  作为大唐太子,明知大唐煌煌天威受到吐谷浑的挑衅,行此举确实没有什么可指摘的。”

  房玄龄出言说道,“虽然从出发点来说,太子可能有些私心,但于情于理于法都还能说得过去。

  当然,齐国公的担忧也有一些道理。

  但从情理法来说,却谈不上逾矩。

  不过,陛下也的确该收回当初的旨意了。

  说到底,太子如今不单单是我大唐的太子,还是大明的王。”

  房玄龄也不傻,李二这叫来的人,针对性都很强。

  这不摆明喊他来做这件事儿的吗?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用处。

  长孙无忌是李二找来的一张嘴,魏征是李二喊来给李承乾找的外援。

  说白了,李二想要收拾李承乾,所以需要长孙无忌。

  但又不能收拾得太狠,毕竟就目前来看,李承乾真的表现得相当不错。

  所以魏征也来了。

  “房卿说得有理。”李二点了点头,说道,“高明此举确实有说得过去的理由。

  从情理法来说,确实无可挑剔。

  但他如今终究是大明王廷的王。

  岂能随意调动我大唐的将士,而且,他这意图之明显,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为了不招人非议,朕决定收回当初的旨意,并收回天子剑。”

  作为皇帝,不管是下发旨意还是收回旨意,都不是那么简单的。

  尤其事关李承乾,大唐太子,更加麻烦。

  而且,有些话他来说,是真不合适,必需借别人的嘴来说。

  但收回旨意和天子剑也就是李二能做的极致了。

  换句话说,最狠他也就能做到这一步,咋地,非要褫夺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才行?

  不可能,这太子之位还真就不能褫夺。

  不是说李承乾有多优秀,跟这些都无关,更多的还是为了朝堂稳定。

  真要褫夺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那就瞧好吧,他的那些儿子一定蠢蠢欲动。

  到时候朝堂上必定是风起云涌,各种明争暗斗绝对是络绎不绝。

  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

  “陛下圣明。”众人闻言,齐齐躬身施礼。

  都是聪明人,他们很清楚,今天被李二叫来,就是为了演这么一出戏。

  陪皇帝演戏嘛,多正常的事儿?

  至此,这件事儿就在几人心知肚明之下,落下了帷幕。

  “高明既然调动了河州守军,那就说明浇河郡的形势愈发的严峻了。”说到这里,李二也是一脸的忧心忡忡,这的确是他没想到的。

  浇河郡的形势已经到了需要外援的地步了。

  就他了解的李承乾绝对是一个足够骄傲的人,若不是走到了这一步,段然不会动这个脑筋。

  当然,河州守军其实本来就是他留给李承乾的一个保障。

  不管怎么说,李承乾还是大唐的太子,真要是出了事儿,那对大唐而言也不是小事。

  所以说,对李承乾以太子身份调动了河州守军,他其实没那么意外。

  表现出来的愤怒不过也是他需要别人看到的罢了。

  真以为他没给李承乾准备后手?

  怎么可能?

  这一切,不过是他借此收回之前的旨意罢了。

  毕竟李承乾的势力如今已经很强势了。

  要是还让他拿着旨意,拿着天子剑,他也不放心。

  要知道,玄武门之变可就是他干出来的。

  怎么可能不防着李承乾一手?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怕是如此。”长孙无忌说道,“陛下,此战太子不能输。”

  李二赞许地看了看长孙无忌,这才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此战高明不能输,他一旦输了,慕容伏允那老东西必将对我大唐虎视眈眈。

  如今西北之地,兵力不足,恐有不可言之事发生。

  传旨河州守军,吐谷浑公然挑衅我大唐煌煌天威,命其河州守军入吐谷浑协助大明作战。”

  这话旁人听着可能有些难以理解,但魏征几人那都是大唐数得上数的聪明人,闻言立马就懂了。

  兵可以动,但是不能是他李承乾调动的。

  这个先例不能开,否则以后的事儿谁知道?

  长孙无忌正是知道这点儿,所以才说了这话。

  他多精明啊,李二的心思,他不说拿捏得死死的,但真的知之甚多。

  “陛下圣明。”当即,长孙无忌出言说到。

  “对了,房卿。”李二又看向房玄龄问道,“书楼那边最近如何?”

  说起这个,房玄龄当即一脸笑意地说道:“回陛下,书楼那边可谓是一片欣欣向荣,如今每日进出的读书人都是络绎不绝。

  不少读书人将之称为学问的海洋,而且藏书也是越来越多,听闻还出现了不少孤本。

  微臣已经让书楼着重对那些孤本进行抄录,想来不久,书楼自身积累的书籍就能支撑第二甚至第三个书楼了。

  说起来,这法子也是绝了,即能让那些读书人学到东西,又能丰富书楼的藏书,当是一举两得的妙法。

  这事儿,那王德全功不可没。”

  “这王德全确实不错,不过说起来,还是高明的法子。

  他一届商贾,让他行商自然没什么问题,可要说到这些,他还是差点意思。”

  李二笑道,虽然他处处防着李承乾,但那是作为一个皇帝。

  可做为一个父亲,该为李承乾争取利益的时候,他也不会犹豫。

  这其实不矛盾。

  再说了,李承乾的荣耀也就是他的荣耀。

  这有什么不好理解的?

  “太子殿下自然聪慧。”房玄龄笑道,“不过最近那王德全好像遇到了麻烦事儿。”

  “额?”李二懂了,房玄龄兜兜转转其实想说的是王德全,“他怎么了?朕之前见此人还算本分,难道有人故意刁难他?”

  “倒也不是刁难。”房玄龄说道,“崔家最近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个王德全的远房亲戚,也是个读书人。

  如今这亲戚正在王德全家里落脚,听说想在长明酒楼谋求一份伙计的活计说是养家糊口。

  陛下也知道,长明酒楼虽然只是一个酒楼,但又不单单只是一个酒楼。

  所以……”

  李二一听,瞬间就懂了。

  王德全如今也算是一步登天,成为了李承乾在长安的代言人。

  这就好比穷人乍富,飘飘然自然是有的。

  尤其是当那么多人开始攀附他的时候,那暴发户的心态不要太明显。

  “他要是意识不到这是一个陷阱,那就是他活该。”李二说道,“不用管,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考验,要是这么一个小考验他都过不去,那就说明他不适合当官。”

  “可他们是想鼓吹读书无用论,真要让那些读书人都渐渐觉得读书无用,不如投机取巧……”

  房玄龄话都没说完,李二就摆了摆手,道:“无妨,一门心思读书的人,岂会上这种当?如果连这点儿明辨是非的能力都不够,那就说明他压根就没读明白书。

  而一门心思投机取巧之辈,需要别人蛊惑么?

  所以,这件事儿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反而能在一开始就帮我们筛选出哪些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在这一点儿上,李二看得很开。

  要想这样就打击了刚刚开始的文教事业,未免想的太过简单了。

  房玄龄一听,确实是这个道理:“还是陛下想得周到。”

  李二摆了摆手,笑道:“房卿不过是关心则乱,就这点儿小事儿,还难不住房卿。”

  他这话倒也是实话,房玄龄确实是关心则乱,振兴文教啊。

  要是这项丰功伟绩在他执政的时候完成,于他的生前生后名都将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哪怕是在薄薄的史书上也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不贪权,也不贪钱,也谈不上贪名,但真的不想死而无名……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要真做成了这件事儿,对他房家而言,也是一本万利。

  届时,天下读书人,哪怕最感激的不是他房家,但总是要念及几分香火情不是?

  “陛下,微臣的铁器作坊里,最近寻了一奇人。”长孙无忌适时地站出来说道。

  说这话时,这老家伙,是一脸的得意。

  李二闻言,也是一喜,他最近对这些所谓的奇人是颇感兴趣,当即问道:“什么奇人?”

  “此人名为陶明宇乃南朝陶弘景的后人。”长孙无忌说道,“陶弘景这人吧,号山中宰相,虽然其名不显,但却是第一个详细记载了灌钢法的人。”

  灌钢法?

  一听这三个字,李二顿时就站了起来。

  这确实是值得他激动一下,要知道,现在灌钢法虽然流传了下来,但终究还是遗失了一些东西。

  而灌钢法对于制造兵器,诸如刀剑,那都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陶明宇可还有他先祖的手札?”李二急切的问道。

  长孙无忌闻言,笑道:“说来也巧,这陶明宇是陶弘景如今仅存的唯一后人,陶弘景的手札都在他手里。

  微臣之前见陛下忧心大唐的工艺长久不得进展,所以一听到此人的出身,当即就让人将此人请到了微臣的铁器作坊中。

  本来是准备上朝之时再向陛下禀报此事,这两日,微臣可是为难得紧啊。

  主要是这灌钢之法,事关重大,微臣也不敢私自命人验证,又怕那陶弘景留下的手札无用,耽误了陛下宝贵的时间。”

  “不耽误。”李二搓着手,一脸笑意地说道,“这种事儿,哪怕真的无用,但那也是一个机会,于我大唐而言,没什么耽误不耽误的。”

  说完,他看着长孙无忌,那是愈发的满意。

  这老小子,是真的懂事。

  没得讲。

  这灌钢法,李二自然不允许旁人掌握,毕竟那是打造军械的。

  别说长孙无忌,哪怕是李承乾,他都不会告知。

  很显然,长孙无忌也知道这个道理。

  “人在哪儿?”李二问道。

  “就在微臣的铁器作坊之中。”长孙无忌说道,“自从将此人接回来后,微臣就命人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并命专人看守,在这期间,他没和任何人接触过。”

  这个任何人,也包括他自己。

  他又不想造反,不需要什么灌钢法。

  不管是谁向李二贡献了这灌钢法,他长孙无忌的功劳都不会少一分。

  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对于自身的定位,他很清晰。

  “朕待会儿就派人去将人接走。”李二笑道,“不管灌钢法到底有没有用,这次,你都立了大功。”

  李二是真的高兴。

  大明王廷如今在军械方面已经领先了大唐,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儿。

  毕竟泱泱大唐,岂能在这方面落后一个立国不过年余的撮尔小国?

  哪怕那是李承乾弄出来的也不行!

  “为陛下分忧,不敢居功。”长孙无忌闻言,连忙躬身说道。

  客气话还是要说的,李二又不会因为他的一两句客气话就把本属于他的功劳给抹杀了。

  在这一点儿上,李二真的没的说。

  当下,李二简单的交代了几人几句,就将几人打发了。

  他现在,狂喜!

  这是大唐超越大明的契机!

  “比底蕴,那小子的大明,如何是我大唐的对手?”等众人走后,李二还是一脸的沾沾自喜,没人能体会到他此时的兴奋。

  这一年多,他也算是被李承乾压得踹不过气了。

  作为帝王的他,哪受得了被自己儿子比下去?

  真要强爷胜祖,那也得等老子死了再说。

  “来人,传工部尚书段纶。”

  不多时,段纶就来了。

  李二也没墨迹,简单的把事情交代了一遍后,这才说道:“你马上派人,不,你亲自去把人带回来,记住,人带回来后,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就是。

  同时,也要马上验证的他的灌钢法,如果真有用,朕必有重赏!”

  段纶闻言,也是一愣。

  心说,这长孙无忌还真是好本事!

  什么无意间发现的这人,这话狗都不信。

  为了在李二这里露个脸,长孙无忌不知道花了多少工夫。

  不过这会儿也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当即也是躬身施礼,急匆匆的去将人带回来。

  这个陶明宇对他工部来说,倒还真是一个宝贝疙瘩。

  当然,这一切都要基于他手中的陶弘景手札有用的前提之下。

  而在他走后,李二又是轻轻摆了摆手,那如鬼魅一般的密谍司密谍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就钻了出来。

  “去查,朕要知道除了陶明宇以外,还有多少人看过他家先祖的手札,有没有人验证过手札中的灌钢法,包括齐国公!”

  李二说完,捋了捋不长的胡须,眼神中透着凌冽的寒光。

  信任?

  作为帝王的他,真的敢绝对信任谁么?

  不可能,哪怕是他儿子他都不敢绝对信任,更何况一个长孙无忌?

  (此段免费,这两天病了,发烧……昨天本来写了点点,但脑子太昏了,倒下就睡着了,独居嘛,睡着了就睡死过去了,迷迷糊糊醒来时,已经是十一点四十了,隐约记得我发了请假的单章,但没看见,都以为我也穿越了,放心,除了实在动不了,不会断更。

  最后,说句抱歉,应该先请个假说明一下情况来着。)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贞观无太子,贞观无太子最新章节,贞观无太子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